登录/注册 搜索

文旅融合谱新篇 ——黄梅县文化和旅游局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Oct 9, 2019 | 作者: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梅文旅

    近年来,在黄梅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黄梅县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化三区”战略部署,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争创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旅游强县为抓手,努力推动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不断繁荣昌盛,为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奠定坚强基础。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推进全域旅游工作。

    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初显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黄梅县文旅局按照创新机制推举措、夯实基础建网络、打造精品满需求、壮大队伍提质效、加大投入保运行、弘扬特色出经验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创新机制,推动文化发展。对照创建标准和《黄梅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2020)》,设计并出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建设补助办法》《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创新型制度。同时,聘请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该县创建示范区的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5月28日,全县旅游发展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县委书记马艳舟,县长刘欲晓分别讲话,部署安排示范区创建工作。该局牵头组织了专题培训班。县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次督查,适时召开推进会议,编发创建工作简报12期。

    夯实基础,健全文化网络。在完善县级场馆建设的同时,该局着重加强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对全县所有不达标乡镇文化站进行新建或改建,目前,小池、独山、苦竹3个文化站已完工投入运行。停前、分路、黄梅镇、刘佐4乡镇文化站已完成主体设施建设,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或内部装修;孔垄、蔡山、新开3个文化站站舍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大河、下新、杉木3个乡镇文化站施工方案已经落实,即将开工建设。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县508个村和社区达标率达84.9%,挂牌率实现全覆盖,100个示范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

    打造精品,满足文化需求。该县创作的歌曲《山水黄梅》《源湖恋歌》在2019大别山(黄冈)世界旅游博览会“家乡美”村歌大赛荣获三个大奖。大型现实题材黄梅戏《桃花开了》参加第三届湖北省艺术节,被推选为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黄梅戏《青铜恋歌》8月29日晚成功首演。

    壮大队伍,提升文化质效。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保持编制稳定,乡镇文化站建立“县聘乡用”机制方案已经制定,508个村级文化员全部配备到位。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普遍设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和设施。全县已建成图书馆分馆6个,文化馆分馆3个,图书馆年读者增加3000人以上,图书年增加几万册。乡镇文化站年开展文化活动在12次以上,全县各类体育活动、比赛赛事连连。文化志愿队伍不断壮大,广场舞、太极拳、非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加大投入,保障文化运行。县政府将创建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共1000多万元列入2019年度财政预算,推动了一批文化提升项目实施,如:“黄梅文旅云”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旅游”文艺创演服务等。县图书馆数字借阅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已经上线运行;送戏下乡、周末剧场等文化品牌项目常态化实施。

    弘扬特色,推出黄梅模式。以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为抓手,该局在黄梅广播电视台多时段播出宣传短片,在“黄梅新闻”开设专栏,通过户外LED、巨幅广告牌、微信公众号、乡村两级刷写固定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全县村村都有固定宣传标语,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国家级媒体报道该县创建工作1篇,省级报道6篇、市级媒体报道70余篇、县级媒体报道70多篇,黄梅创建作法得到了各级好评。

    “六动”举措推进全域旅游

    围绕创建“湖北旅游强县”目标,着力推进全域旅游,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数35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3%,旅游综合收入20.87亿元,同比增长37.7%。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该县现有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3A旅行社、2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家国家金牌农家乐、6家四星级农家乐、50家三星级农家乐、2个明星导游员。在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他们主要是采取“六动”举措,努力建设旅游强县。

    规划撬动。坚持规划引领,顶层设计构建旅游强县新格局。树立“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理念,明确质量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导向,累计投入3000万元,先后编制完成了禅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五祖寺景区、五祖寺寺域规划、《黄梅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打造“世界禅都”为核心引擎,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田园山水和人文历史资源,将黄梅打造成为世界禅文化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围绕禅养、生态、运动、度假、健康五个主题,突出四祖学禅参禅、五祖朝拜祈福、老祖禅修禅养、北部山区茂林修竹、源感湖赏花采莲、三大水库环湖休闲观光等特点,构建全域旅游“123456”格局,即是“一心引领、两区支撑、三带齐舞、四团辐射、五镇互动、六道串联”。

    政策推动。紧紧抓住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合安九高铁和黄黄高铁落户本县即将进入高铁旅游时代机遇,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湖北旅游强县”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设立旅游发展基金1000万元,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助推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近两年对创建旅游品牌先进单位、服务旅游发展优胜单位共奖励300多万元。

    宣传鼓动。强化宣传推介,投入300多万元在央视二台和湖北卫视等频道宣传黄梅旅游,在黄冈电视台播放黄梅旅游景区天气预报信息,投入100多万元编印出版《文化黄梅游》和制作黄梅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指南,投入80万开办了《走遍黄梅》大型旅游节目,黄梅微讯、黄梅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黄梅旅游信息,“禅宗甲天下,黄梅唱古今”的旅游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举办了禅文化高峰论坛、禅文化夏令营等禅文化活动以及挺进大别山漂流赛、玫瑰节、蓝莓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火龙果采摘节、“黄梅十大名菜”评选、“大美黄梅”全省摄影比赛、文明旅游宣传等系列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今年5月,先后组织县内30余家旅游企业参加2019年大别山(黄冈)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及世界旅游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济南旅游交易博览会,投入30余万元在本县高速公路沿线租赁4块、建设2块高炮宣传牌,为该县创建旅游强县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扩大黄梅旅游影响力。申请创建了“黄梅县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宣传推介本县文化旅游资源。

    景区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黄梅特色的景区景点。黄梅戏、禅文化书画展、向日葵基地研学游、丹桐拓展基地拓展游、袁夫稻田民宿人气火爆,电商基地挑花、青虾、禅茶等旅游特色产品热销各地,停前蓝莓、五祖火龙果、独山葡萄、杉木杨梅等茶果特基地、休闲采摘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形成“旅游景区带动”“市场主体帮扶”“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旅游推动”“旅游+现代农业”等旅游扶贫模式,五祖寺景区综合开发一期项目被列为省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优质项目。

    部门联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建立部门联合协调服务机制。成立旅游强县创建指挥部,将创建旅游强县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激励相关单位主动参与创建工作。

    企业行动。该县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行业呈现日新月异的良好局面。总投资50多亿元的禅文化旅游区“一核三区”的雏形初现。总投资62亿元的世界风情文旅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濯港太白文化小镇、总投资15亿元的小池黄梅戏曲文化小镇、总投资5亿元的停前龙须河花仙谷等旅游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黄梅县旅游事业发展将会开创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