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刘醒龙妙语连珠话黄冈

发布时间:Aug 27, 2018 | 作者:


    记者 王桑

    《黄冈秘卷》又是一部写黄冈教育的书吗?《黄冈秘卷》秘在哪里?《黄冈秘卷》如何解密黄冈?

    8月24日上午,《黄冈秘卷》新书发布会暨黄冈文化专家对话活动在黄州东坡赤壁二赋堂景点前举行。著名作家刘醒龙妙语连珠话故乡黄冈,现场给出了答案。

    2018年6月,《黄冈秘卷》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刘醒龙以一个黄冈人的身份和姿态,走进黄冈的历史和黄冈人的灵魂中,为故乡立风范,为岁月留品格,传递黄冈人文精神。

    《黄冈秘卷》通过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变幻,以一个奉行有理想成大事的老十哥刘声志、一个坚信有计谋成功业的老十一刘声智之间的恩怨纠葛为主要情节,揭示了黄冈人的独特性格和黄冈文化的独特气韵。

    没有上过黄冈中学,也没做过《黄冈密卷》

    《黄冈秘卷》开篇这样写道:

    凡事太巧,必有蹊跷,不是天赐,就是阴谋。

    一个刚刚上高中一年级的花季女孩,从未见过面,第一次交谈,便恶狠狠地表示,要变身杀手,到我的老家黄冈寻仇。

    “我们班上的同学太恨你们黄冈了!要派我杀到你们黄冈来,将藏有《黄冈密卷》的老巢,弄得万劫不复。”

    ……

    小说以风靡全国的“黄冈密卷”为引子展开,十分吸引人。

    刘醒龙做过“黄冈密卷”吗?

    “很抱歉,1973年我从一所县城的乡村中学毕业,没有上过黄冈中学,也没做过黄冈密卷。”

    “记得有一次到黄冈中学,随行朋友带上了女儿,一到黄冈中学,她就激动地大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黄冈中学啊’发个朋友圈后,她的同学顿时群情鼎沸。黄冈中学在外名气很大,它已根植于黄冈大地这一片土壤。”

    书中为什么用我们的父亲,不用我的父亲?

    《黄冈秘卷》塑造了耿直性格的主人公“老十哥”革命、反腐的一生,展现了一位典型黄冈人一辈子的命运,通过修组织史、修族谱两条线索,反映出“老十哥”对党的事业、对自己信仰的矢志不渝的忠诚,是一部向父辈、向传统精神致敬的作品。

    “老十哥”的原型是刘醒龙的父亲吗?

    “‘老十哥’有我父亲的影子,书中不用我的父亲,而是我们的父亲,包含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上几代人都可以称作父辈的人独有的审视。青年时,我们与父辈就是对手,父辈对我们的责骂总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叛逆,跟父辈对着干,在争斗、较劲中长大。自己成了长辈后,才深深明白当时父辈的举动。”

    “父亲去世的时候,抱着他冰冷的身体,我那时特别后悔,为什么年轻时要跟父亲对着干呢?”

    “我自己到了60岁,去世多年的长辈,他们说过的许多话在匆匆忙忙中都忘掉了,但是有些话历久弥新,比如‘我们的籍贯是黄冈人。黄冈人贤良方正,自古以来就没出过奸臣’一直以来,总记得这些话”

    “嘿乎”黄冈地方元素在书中呈现

    《黄冈秘卷》一书中有大量大家耳熟能详的黄州地名、物产、方言。

    地名:沙街、考棚街、汉川门、青云塔、回龙山、林家大塆、大崎山等;物产:八卦井的豆腐、巴河的莲藕、马曹庙的萝卜、方高坪的荸荠;方言称呼:“伯(对父亲的称呼)”“嘿乎”“嘿啰乎”“嘿乎嘿”……

    黄冈元素能让人充分感受黄冈的历史、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嘿啰乎,就是很多呀!”刘醒龙一本正经解释黄冈地区方言。

    “回龙山上有嘿啰乎的小路,连山上的野猪都会走错。”

    书中亲切的乡音耳边回响。

    互动环节,来自武昌的9岁小学生饶天歌,现场问:“刘醒龙老师,您的作文写得这么好!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面对稚嫩的孩子,刘醒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回答:“写好作文,第一听老师教的,第二听妈妈说的。小时候老师曾在我的作文上批注‘你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跑,先要学会走,才能开始跑。’”

    小资料

    刘醒龙,1956年1月生于黄州,现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兼任《芳草》文学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有《凤凰琴》《圣天门口》《蟠虺》等,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双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