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燕儿谷的“乡村记忆”传承

发布时间:Dec 5, 2018 | 作者:


image.png

    冬日的暖阳下,十几挂面胚绕着面筷已上架,拉油面的师傅摆好了架势,只见他先抻抻面,用力均匀,节奏明快,反复拉上四五次。等拉得差不多有2米长了,他将面筷插在面架的孔内后,拿着两根长筷,顺着面筷中间挑开,原本黏在一起的面条被一点一点分开。金色的阳光下,细如银丝的面条就像一根根琴弦,拨弄间,韵律萦绕。微风吹过,面香四溢。

    “你教两遍,我就会推磨了”“年轻的时候经常舂碓,现在舂两下就累了”。舂碓、磨豆浆那边游客们喧嚣声四起,大家在体验中享受快乐。拉油面是安静的艺术。舂碓、磨豆浆是热闹的乡愁。而远处的篾匠们自辟了一块演奏场,抽篾、定型、编制,三个人流水作业一个箩筛就快成型了。

    舂碓、推磨……远去的熟悉生活一幕幕被唤醒。燕儿谷的阳光正暖,暖得你想找个墙根蹲着打个盹儿。

    “近年培训农民工花费近500万元。以前不会绣花的,现在会绣花;以前不会骑马的,现在会骑马。”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介绍,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正在建设中。学校将传承鄂东地区的“九佬十八匠”优秀手工业文化,弘扬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精神,同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致富乡亲。

    “燕儿谷的发展理念与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思想不谋而合。”罗田县文化局局长熊世东介绍,近年燕儿谷已经成为罗田的非遗文化推广场地之一,每年为游客进行非遗表演上百场。为了更好服务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县文化局已正式在燕儿谷挂牌——“罗田县非遗传承研修研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