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唤起自强力量 摆脱精神贫困

发布时间:Jan 8, 2019 | 作者:


    本报记者 贺 想

    身体上缺铁,容易得贫血症;精神上“缺钙”,就容易得“软骨病”。我县坚持把精神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打造营养丰富的“精神套餐”唤起贫困户自强不息的力量,通过“补血”“补钙”相结合,既凝聚精神动力,又提升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实现精神和物质上同步脱贫。

    过去一年,我县宣传与精神扶贫工作专班按照县委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以精神扶贫“五个一”活动为实施重点,强抓宣传、精选典型、大造声势,做到了“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网站有内容、社会有影响”,凝聚了强大的攻坚合力和舆论气场。

    精选文化大餐,激发内生动力

    人不自助天难助,“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路上最难过的坎。我县通过实施文化扶贫工程“补脑”,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帮助他们迈过自己心里的坎。

    我县精心组织创作编排文艺节目,以歌舞、曲艺、小品、快板、鼓书、打油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把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我脱贫我光荣”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搬上舞台,配合以“铭记党恩不忘本,自强自立奔小康”为主题的精准扶贫百姓宣讲活动,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让群众在享受“文化扶贫大餐”的同时,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精准扶贫进了村,村里面貌大翻身;群众冷暖有人问,政策落实不操心……群众都夸政策好,全村老少沐党恩;干群齐心同努力,共建共享美新村。”季陵沟村百姓宣讲活动中,百姓宣讲员用“顺口溜”讲述精准扶贫给村里带来变化。

    “脱贫致富要靠实干,要靠具体行动,光嘴上说不实干是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今年我要让我家的‘细果儿’销到县城的超市、菜场……”在百姓宣讲活动中倍受鼓舞田畈村贫困户肖松如是说。

    文化大餐,补足了精神营养,鼓舞了脱贫士气。县乡精神扶贫百姓宣讲团和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全县各镇村村组垸落、田间地头开展“铭记党恩不忘本·自立自强奔小康”百姓宣讲300多场次,受众达到13万多人。

    2018年我县还组织开展了首届十佳百姓宣讲员电视大赛,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广泛参与。县黄梅戏剧团精心编排打磨一台以“凝聚精神力量·助力精准扶贫”晚会,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创业创新先进典型,在全县巡回演出200余场次。还邀请省市文艺家来石头咀镇采风送宝,创作大量诗词楹联和书法作品赠送贫困户。

    评选先进模范,树立榜样标杆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让身边榜样的力量,立起贫困户脱贫的志气是补在“精神短板”的有效路径。

    我县广泛开展以“脱贫致富、遵纪守法、孝老敬亲、诚实守信、团结和谐、文明新风、学文重教、计划生育、环境卫生、义务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把“脱贫致富星”放在首位,激发贫困户争当“脱贫名星”热潮。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孝子”、“好婆婆”、“好邻里”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营造乡村处处竞相“追星”的浓厚氛围。通过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深入开展“我脱贫我光荣”评选活动216场次,共评选出“脱贫之星”140名。

    典型模范的树立,增强了贫困户战胜贫困的斗志,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筑牢精神支撑,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涌现出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低保户、身残志坚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等几大类大批先进典型,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

    对评选出的模范典型,县委宣传部组织媒体记者深入一线,运用镜头和笔墨记录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的故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克服困难、真心帮扶的驻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宣传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夫妻档”“父子兵”“战友情”等,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讲好“脱贫故事”,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群众干、干部帮”,确保脱贫攻坚攻得下、站得住。

    弘扬孝善道德 凝聚精神力量

    点亮道德之光,挺起精神脊梁。县委宣传部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的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网络,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协会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孝善文化,促进民风改善。

    今年向全县各乡镇下发《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章程》《红白理事会章程》《道德讲堂内容和活动环节》《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标准》等规范性条文,各村统一制作上墙,实现全覆盖。道德协会建设实现有场所、有活动,有制度、有记载,有实效。

    目前,全县共建农村思想道德协会总会11个,分会313个,会员达3.2万余人,形成了“县有思想道德建设协会领导小组、乡镇有总会、村有分会、组有骨干、垸有会员”的协会网络。

    我县思想道德协会以“一建”(建一个固定阵地)、“二评”(道德评议、“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三管”(管民事纠纷、管乡风文明、管人居环境)、“四带”(带头学习宣传政策、带头遵守法纪、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发家致富)为主要任务,围绕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活动,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举办“道德讲堂”,评选“道德之星”,组织“道德评议”,开展文艺活动,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鞭挞缺德丑恶的不良现象,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截至目前,全县有146个村开展了道德之星评选活动,共评出道德之星1050名。

    “道德讲堂”以孝善文化为主,在进行“唱歌曲、看视频、讲故事、读家书、颂经典、谈感悟”的流程之后,串联开展接地气的政策宣讲、法律常识宣讲、道德故事宣讲等。

    多元化的形式提升了百姓的精气神,转换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鼓书艺人说书劝导人,年轻公务员即兴演讲鼓舞人,退休老干部对比今昔激励人,法治宣讲结合扫黑除恶和农村突出的法治问题释疑解惑,让人树立起了对法律的敬畏。“懒汉脱贫”“叫一声我的妈”“小楼风雨”等文艺作品,结合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用舞台艺术引导新时代农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更能从心底认同和接受,深受群众的认同和喜爱。内容上的串联使节目全面而精妙,形式上的拓展使“道德讲堂”更具针对性、导向性和感染力。

    “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我县精神扶贫助力群众开放思想之门,凝聚智慧力量,塑造奋力脱贫的英山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