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村晚”总导演的烦恼

发布时间:Feb 13, 2019 |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付言坤

    2月6日中午12时,罗田县白庙河镇潘氏祠村的“村晚”就要开锣了,村委会大院里聚集了不少村民。

    在村委会办公室,“村晚”总导演周春光被七八名村民包围着。“周老师,你怎么把我的节目删了呢?我么样向儿子交代?”三组村民王宇章激动地说:“我家是多年的贫困户,是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助我发展产业,才甩掉这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亏了工作队和村委会帮忙,我儿子顺利读完大学。去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和同学一起自主创业,半年时间公司赚了一百多万元。听说村里办晚会,他专门打电话给我,要我代他上台向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和乡亲们表示感谢。不让我上台,我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怎么对得起工作队?怎么对得起党和政府?”王宇章一本正经的样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武汉定居的专业黄梅戏演员吴彩虹插话说:“我本来计划利用假期和家人外出旅游,听说村里办春晚,专程赶回来了。我长年在外,家中父母全靠村干部和父老乡亲照料。我想为父老乡亲唱首歌,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吴彩虹的一番话,听得大家频频点头。

    “周老师,我想来首诗朗诵。”73岁的赵继明也想展示下自己的才艺:“我这个贫困户,如今沾党的好政策的光,住进新房子,家里百事如意,日子过得舒心充实。我自己作了首打油诗,说说我家的喜庆事,表达下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去年村里大事多、喜事多,群众‘抢’着上舞台表演一下报名了40多个节目,远远超出3个小时的节目量了。”周春光有些为难地跟村党支部书记张宜荣说:“群众渴望上台展现自己,不让谁上台谁有意见。”

    张宜荣说:“潘氏祠村近几年靠发展扶贫产业成了富裕村,群众腰包鼓起来了。富裕起来的群众不仅兴文化,更愿意“秀”文化,全镇每个村都在办自己的村晚,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的新风尚。群众抢着上台,可以考虑延长晚会时间,让村民们尽情秀出风采。”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