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勇立潮头歌大江

发布时间:Sep 7, 2019 | 作者:


    通讯员 李青松 夏建国

    黄州是黄冈市唯一市辖区,是黄冈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历为王都、郡治、州衙、县府,是鄂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4个街道办、3镇、1乡、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管工业园区,137个村(社区),人口40万,版图面积363平方公里,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东坡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城、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年来,黄州区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建设首位黄州、首富黄州、首德黄州、首治黄州、首美黄州提供重要支撑。

    千年古城:大江东去尽风流

    黄州是千年古县黄冈县的文化脐带。1991年1月,黄冈县改为黄州市;1996年5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原黄州市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

    黄州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共产主义小组在烽火山下成立;1922年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陈策楼村成立;陈策楼村走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

    黄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创作巅峰之地和东坡文化发祥地。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以“一词二赋”和“天下第三行书”建立的文学艺术丰碑,拯救女婴和治疗瘟疫所体现的仁爱情怀,以及随缘自适的饮食文化和禅学思想,构成在困顿危绝中崛起的东坡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黄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的考棚街,催生文武进士953人;方圆不过数里的堵城镇叶路洲,考中顺治状元刘子壮和清末探花程明超。今天的黄冈中学,创造全国高中教育的神话,被誉为湖北省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

    黄州民间文化多彩多姿。黄梅戏、楚剧、汉剧、京剧广为流传,形成四戏同源的独特景观;苏东坡传说、黄州牌子锣、唐家渡舞龙、黄冈善书、黄冈民间绘画、东坡饮食文化等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州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白潭湖、齐安湖、千叶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国家4A级景区遗爱湖公园次第绽放芳华,四季游人如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赤壁诗词歌赋流芳千古,古色古香的亭阁楼榭掩映在翠绿丛中,即将重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场景;禹王城遗址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建设禹王城考古遗址公园。

    文峰黄州:同持彩练当空舞

    940年前,“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今天的黄州,勇立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潮头,延续城市文脉,奏响激昂奋进的新时代乐章。

    投资25亿元,采遗爱湖形、景、物之灵气,撷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12景区全部建成对外开放。黄州实现从“文以城兴”到“城以文兴”的历史性嬗变,让市民闹市之中乐自然。

    投资3.1亿元,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遗爱湖畔的高雅艺术殿堂——黄梅戏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以合理的票价设计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到黄梅戏大剧院看戏,成为黄州市民文化消费的新选择。

    自然精彩与人文情怀激情碰撞的智慧结晶——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成开馆,再现地质传奇景观,获得中国地质博物馆黄冈分馆金字招牌,变身地学研究基地的科普殿堂,为黄冈打开一扇对外交流与形象展示的“大窗口”。

    “坚持市区一体、区县一体、城乡一体、部门一体、社会一体,提高市区首位度,推进服务均等化,是我们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黄州区副区长石玉艳介绍。

    近年来,黄州投资1亿多元,对区文化馆、图书馆、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李四光纪念馆、李四光青少年科技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进行全面维修改造,配备流动舞台车、图书车、数字阅读机,增加图书藏书量、图书馆外连通点,开辟少儿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设立农民画馆、非遗传习馆,在展陈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建设网络3D虚拟博物馆(纪念馆),市区公共文化辐射力明显

    提升。李四光纪念馆、李四光青少年科技馆、区文化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分别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校园艺术活动最佳组织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

    加强文化馆分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综合文化站、城乡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公益电影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建成9个文化馆分馆、14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62个文化广场、85个百姓舞台、10个城区公益电影广场、137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坚持市区一体共建“书香黄州”,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激情新黄冈·欢乐大舞台”“社区大家乐”“邻里一家亲”“广场舞展演”等特色文化品牌。全区组建广场舞队、腰鼓队、莲香队、秧歌队、龙灯队、健身队、扇子舞队、太极拳队、戏剧票友会等各类文体队伍2000多支,队员22000余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黄州广场舞持续健康发展经验。

    活跃的群众文化生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是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成果。

    首美之区:好竹连山觉笋香

    “赏不够黄州美景花烂漫,听不够赤壁江水拨琴弦”,黄梅戏《东坡》唱词里这样描述黄州美景。然而,曾几何时,旅游资源富集的黄州陷入过境游、半日游窘地。游客大都慕东坡赤壁、安国寺之名,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黄州坚持“文化立区、旅游活区”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鄂东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东坡文化休闲度假区。古城黄州新韵2日游、东坡文化美食2日游、酹江月·天堂景2日游入选2019黄冈十大精品旅游线路。

    历史文化是黄州的底色。触摸历史文化,发展研学旅游,是黄州在文化旅游上打出的第一张好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部署,黄州以禹王城、螺蛳山、宋城、明城遗址和东坡赤壁风景区、安国寺风景区、博物馆(纪念馆)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片区,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的主体责任,推动文物旅游向文化旅游、研学旅游迈进。

    红色文化是黄州的灵魂。追寻红色记忆,发展红色旅游,是黄州在文化旅游上打出的又一张好牌。

    在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的诞生地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完成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重点项目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扩建工程,建设陈潭秋故居游客服务中心、环村旅游公路和铜像广场、宣誓广场、独尊亭、玉兰园、红色银杏园、澄潭公园等景观,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片区。积极推进陈策楼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原址恢复重建,更好地发挥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党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教育功能,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黄州的颜值。黄州文化旅游成绩单不断刷新,打出第三张好牌:利用自然生态,发展休闲旅游。

    “以滨江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滨江旅游片区;以遗爱湖风景区为重点,建设滨湖旅游片区;以齐安湖农庄、东方园林、春阳、千叶湖、骏源、蝴蝶兰基地等生态休闲示范产业项目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旅游片区。”黄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平安说,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滨江、滨湖、现代农业五大旅游片区一线串珠,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黄州这片美丽的土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高频打卡地。今年1至7月,黄州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年古城、文峰黄州,正焕发出城市的青春活力,“雄姿英发”,凝聚成一幅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水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