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一部厚重的巴河文化全书

发布时间:Aug 2, 2019 | 作者:


    张卫生

    编者按:一部厚重的《巴河记忆》,堪称黄冈对湖河文化研究的成果,承载着浓郁的乡情乡愁,传递着时代的精神信仰。近日,由黄冈巴河文化学会组织编撰的《巴河记忆》一书面世,将巴河流域历史掌故、风土人物、民间习俗、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精选汇编成上下集,约130万字,8章26节,内容广博,风格各异,雅俗共赏,被专家学者誉为“黄冈巴河百科全书”,将为后人留下一笔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财富。为此,本报特开辟“巴水评坛”专栏,为读者全方位立体展示神奇巴河的文化魅力。

    堪称湖河文化研究先例的《巴河记忆》,是黄冈巴河文化学会历经十年所磨得的文化亮剑,是一群黄冈巴河之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揣“乡愁”而饱蘸心血贡献给社会的丰硕文化成果。

    神奇巴河,源于大别山南;灵山秀水,人杰物华天宝。滔滔巴水,悠悠岁月激情;斩岩穿壑,入注滚滚长江。鄂东兵要之地,北依豫皖,南极潇湘,西连武汉,东临柴桑。虹桥飞架,通江达海,融武汉城市圈,辐射四面八方。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铸就一部湖河文化志史,这在黄冈市乃至湖北省史无前例。

    《巴河记忆》的面世,影响深远,寻其渊源更是绝非偶然。自古以来,巴河流域历史厚重,人文荟萃,物阜人卓,风景独异。特别是巴河“三源”,身处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腹地,是孕育巴河文化研究的自然物质前提。风云际会之时,巴河精英审时度势,聚集于巴河文化学会旗下开展活动,办报出刊,以苦为乐,甘于奉献。前后累计十年,影响了一方人文与社会风尚。

    古哉巴河,位列倒、举、浠、蕲“五水”之首。公元前22世纪,尧舜之世,神禹劈山导水,至于大别,疏浚九江。巴河古称西阳河,得名于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经湖北长阳、四川巴山一带的屠山蛮、巫蛮暴动,朝廷出兵平息,剿抚兼用,迁七千余口顺江而下,流放到江夏境内。溯鄂东“五水”而上,在此定居,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水蛮”。巴人为了怀念故土,将西阳河更名为巴河,即是一个地方的称谓,是人们赋予特定空间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用名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壮哉巴河,地名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众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呼吁要保护挖掘地名文化,让地名承载起普通人的历史认同感、文化幸福感和地域归属感,打造更多“有灵魂的地方和城市”,让地名留住乡愁记忆。纵观古往今来,昔日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今时红色摇篮井冈山、延安、大别山,就是因为人文荟萃,地域文化丰厚,才吸引千万中外游客旅游观光,带动了区域内产业发展。立足当下,《巴河记忆》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多元文化资料,必将对巴河区域文化精神产生影响,又能使巴河地域文化在新时期获得升华。著名作家刘醒龙称,巴河在湖北的河流里算不上大江大河,但在诗人、学者的眼里,它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哺育了一代代鄂东读书人为国为民的宽广胸怀,并赋予其正直坚毅、舍身为国的精神基因。

    伟哉巴河,历来崇文尚武,三百里巴河书香氤氲,名流辈出。其中的代表,有唐长庆名相周墀,明万历名相姚明恭,隋大业状元黄凤麟,清顺治状元刘子壮,清嘉庆状元陈沆,北宋布衣毕昇,元末天完皇帝徐寿辉,明嘉靖忠孝秉一真人陶仲文,明末清初爱国诗人杜茶村;近代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包惠僧,爱国诗人闻一多,科学巨子李四光,国学大师熊十力,杏林圣手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文艺评论家秦兆阳;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刘醒龙等。他们的名字将随着巴河水的流淌,留下永恒的印记。

    善哉巴河,盛世修志,国泰撰史,古今皆然。《巴河记忆》涵括上启夏商周,下迄庚寅(2010),由于朝代更迭,人口迁徙的沧海桑田变迁,史料寻根溯源,编者虽呕心沥血,仍不免有力不从心之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被黄冈知名学者、专家称为黄冈巴河百科全书的《巴河记忆》,据实记事、寻源述史,编者遵循了实事实记,以史育人,注重原创、实证录之精神,坚持去伪存真,不虚不隐,不褒不贬原则,编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巴河文化之作。

    美哉巴河,惟楚有才,黄冈为最,巴河当先,古今名人灿若星河。当下,随着文化发展繁荣,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对本土地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更加重视。眼下面世的《巴河记忆》,蕴含着乡愁的“根”与“魂”,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地方人文的文化记忆传承和感情的寄托。

    乐哉巴河,留住记忆、传承文脉的《巴河记忆》上下册,内容包括“神奇巴河”“巴河英贤”“东坡风骨”“巴河学会”“民俗民艺”“巴河文学”“艺润巴河”“巴河评论”8章26节,共计130万余字,以及数百幅插图,涵盖了史学、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教育、地理、自然等各学科和领域。不仅适合专家、学者研究与考证,也方便普通文化爱好者阅读学习,对全民阅读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在我国地域湖河文化中尚属少见。

    作为一部区域性的文化百科全书,编纂《巴河记忆》,尚无先例,这就要求编纂者要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要有开创先河之理念,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百科知识,方达到存史、资治、教化之目的。中国近代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先生说:“体例虽具,委任尤贵得人。”巴河文化学会编委会组织者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殚精竭虑,矢志不渝。

    美哉!新编《巴河记忆》再次印证了巴河自古是人杰地灵之区,抱宝怀珍的文化热土,将为后世提供富有文化志史价值的宝贵资料。

    著名诗人、学者吴洪激有诗为证:巴河山水育精英,地厚天宽动古今。一赋书成留史册,光前裕后启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