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Mar 21, 2019 | 作者:


    本报通讯员 王炜婷

    夏恒建今年56岁,现任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市第四次和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2年,夏恒建从中药专业大学毕业,在武汉一家知名药企工作,2009年进入李时珍医药集团。

    在李时珍医药集团的十年里,他先后主持和组织实施中药免煎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蕲艾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与应用、蕲艾抗菌消炎系列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夏枯草规范化种植与产业链构建、夏枯草野转家栽培技术、湖北蕲春万亩厚朴规范生产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级项目;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企业核心产品镇痛口服液、桑菊感冒颗粒等多个品种的技术攻关项目。在他的带领下,集团科研团队每年攻关技术难题10余项,研发新品20多个,申报专利10多个,获得科研、技改奖励扶持资金100余万元。集团被省科技厅授予“湖北省中药资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两次获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近年来,蕲春县蕲艾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达30亿元,成功摘得“中国艾都”金字招牌。身为县蕲艾产业协会副会长的夏恒建在调研中发现,产业发展面临着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瓶颈。

    “只有走品牌化、标准化之路,提升科技含金量,才能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

    《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见诸蕲春的有700多种,夏枯草是其中之一。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究,夏枯草实现了从种子、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产量大幅度提高。由他牵头的“大别山区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及产业链构建”获得2015年度湖北科技进步三等奖。夏枯草在蕲春及大别山周边地区的种植面积达万余亩。

    夏恒建结合李时珍医药集团中药产业优势,将公司道地药材基地的建设模式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创新“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五位一体模式,企业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对农户种植全过程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和培训,与合作社和药材种植大户签订保收协议。他将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冒着高温酷暑,走家串户,指导农户转变种植习惯,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种植,既提高了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又调动了农户种药积极性。2017年,集团带动2381户贫困户脱贫,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30余年醉心中药。夏恒建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接受,要通过科技创新,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