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在“粽”情高歌中传承端午文化

发布时间:Jun 10, 2019 | 作者:


    徐友才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端午节期间各地开展划龙舟、包粽子、插艾草、蒸馒头、喝黄酒等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承和弘扬了端午传统文化。然而,端午节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如果一味地坚守传统而不随着时代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传统端午终将失去吸引力。

    众所周知,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传承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为了纪念屈原,传承传统文化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民间过端午节会自发组织一些诸如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插菖蒲等活动。但是,坚守传统并不意味着内容不变、形式僵化,传统端午也需要紧跟时代、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基于此,不少地方在端午节期间,在保留传统过节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比如,今年端午节期间,一些地方组织了以端午文化为主题的旗袍、汉服走秀,桃木、剪纸、织香囊手艺表演,包粽子、捏泥人、识五黄等比赛,形式多样,尽可能地吸引孩子参与其中,让传统端午节过出了韵味、过出了新意。

    许多地方在传承端午节习俗文化的同时,还结合实际不断丰富端午习俗内容和载体,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赋予传统端午新的活力。一些地方组织未成年人身着汉服,开展屈原诗词朗诵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一些地方组织孩子们到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传承中华孝道文化;有的组织孩子们开展包粽子比赛,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端午文化根植于心。

    端午节期间,各地围绕“粽子”这一象征端午节的美食而开展的活动异彩纷呈,大家在“粽”情高歌中既丰富了节日生活,更传承了端午文化,让端午节历久弥新、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