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市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助推示范区创建

发布时间:Jun 29, 2019 | 作者:


    本报讯(记者范小翠 通讯员李一帆)6月21日,全市公共文旅云平台建设推进会在市文旅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总结了前阶段文旅云平台建设工作,讨论研究了云平台前端设计图初稿,安排部署了文旅云平台下一步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数字服务效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以来,我市借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风,加强数字文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覆盖市、县、乡镇、村四级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增加,为基层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场馆数字化建设。我市市级建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黄梅戏大剧院、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10个县市区共建有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6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4074个,“三馆一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均建有数字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活动场所及信息资源查询分享场所,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实现wifi全覆盖。市图书馆建有标准化机房,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为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提供硬件设施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市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订单式”服务,根据读者需求采购数据库,购买19个远程数据库,包含了电子书、绘本、教学课程、文献、书法、美术、摄影、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数字资源。开展多平台展示,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登录就可获取电子资源。自建黄冈市地方特色多媒体资源库和黄冈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与黄冈艺校合作完成时长360分钟的“千年黄州”专题片。

    建立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建立以黄冈市馆为中心馆,以黄州区、红安县、麻城市、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武穴市图书馆为县级总馆,各县(市、区)下辖乡镇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机关企事业单位书屋、中小学校图书馆为分馆,村文化室、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为馆外流通点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系统,打造“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便捷阅读渠道。

    打造黄冈“文旅云”提供一站式服务。正在建设的数字化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黄冈市文旅云平台,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超市化供应、“菜单”服务、订单式配送方式为百姓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群众点单、文化单位提供文化服务配送的供需体系。同时建立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配送体系,逐步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大配送、大循环的格局,实现精准文化惠民,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市图书馆借助数字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惠民活动,服务30余万人次,打造书香黄冈,让全民阅读成为示范区创建的一大亮点。市群艺馆借助黄冈广播电视台“直播黄冈”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共享直播”栏目,进行了多场活动的网络直播,平均每场观看人数达10万人次,通过数字化服务,扩大文化活动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