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罗田:2018“十大文化活动”期待您参与
发布时间:Mar 21, 2018 | 作者:
3月16日,罗田县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县图书馆报告厅召开。2018年全县文化工作、尤其是关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诸多大事件、总安排,就此掀开了面纱——
一、“十大文化活动”,共襄全县人民的文化盛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县文化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县人民群众,2018年将组织开展好“十大文化活动”:
1、举办2018“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文化活动,举办首届元宵灯谜竞猜活动;
2、开展"百场好戏下基层"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
3、举办罗田县第四届“书香门第·耕读人家”农民读书节;
4、举办村级文艺宣传队调演和“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社会文艺团队展演;
5、打造提升大型民俗歌舞《大别山放歌》,并拍摄电影;
6、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文艺晚会;
7、创作现实题材大型黄梅戏参加第三届湖北艺术节;
8、举办第二届“三胜故里京剧票友文化节”;
9、开展《文化讲坛》系列知识讲座活动;
10、编辑出版《罗田辞典》系列丛书(罗田非遗、罗田民俗、罗田民歌、罗田名人、罗田地名、罗田寨堡)。
这些活动将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力发掘民间力量,力争与人民群众一道,办成一道道文化的罗田盛宴,期待着我们每一个罗田人的支持和参与。
二、创建国家示范区,完善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今年将扎实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确定创建任务清单,召开创建动员会,出台推进创建支持政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确保我县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建设“四馆三场”。重点是文化馆搬迁工程,启动博物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按照“五个一”标准加快村级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工程建设,推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11个;全面实施数字文化覆盖工程,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大力培植“草根文艺”。推动乡村文艺、社区文艺、校园文艺、机关文艺、企业文艺发展,打造各路县、乡、村(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继续加强农村文艺能人业余培训和辅导,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村级文艺宣传队全覆盖。组织实施“百团千队万能人”扶持工程,重点培育1个以上的民营文艺院团、10支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和100名群众文艺能人,充分挖掘和释放蕴藏在民间的文艺力量,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活动常态化、百姓登台唱主角”的浓厚氛围。
三、振兴“戏曲小码头”,突出抓好文艺精品创作
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聚焦重大现实题材,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县剧团今年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创作生产一本现实题材黄梅大戏搬上舞台,参加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湖北省优秀剧目展演。
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紧扣“振兴罗田戏曲小码头,建设戏曲强县”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一县一团”工程,组织大型古装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赴京津沪巡演,扩大我县精品剧目的影响力;支持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加强东腔戏等地方戏保护传承;继续实施“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两个工程,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
从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机制入手,向国有和民营院团实行统一采购,为每村每年免费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全年戏曲进校园演出、辅导、讲座不少于91场次;组建文化部门“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小分队,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实施“送戏下乡”常态化、制度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上一篇: 省黄梅戏剧院经典剧目精彩亮相湖北剧院
- 下一篇: 好热闹!市图书馆“红红的中国结”亲子实践意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