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Jul 24, 2018 | 作者:黄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1.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
答: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涉及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3.什么是公共文化设施?
答: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4.公众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应承担哪些义务?
答: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损坏公共设施设备和物品。
5.怎样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答:(1)公益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主要由公共财政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基本性是指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尺度;
(3)均等性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求;
(4)便利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条件。
6.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何政策规定?
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等七个方面,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的布局。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哪年哪月哪日起实施?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2017年3月1日实施。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促进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2)昭示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宗旨;
(3)为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4)为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供了根本保障;
(5)为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法律准绳;
(6)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10.什么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地区。
11.黄冈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非遗展示馆、民俗博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市体育中心、大别山地质博物馆、科技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室)等。
12.黄冈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由几部分构成?
答:(1)各级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专职人员;
(2)各级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兼职人员;
(3)业余文化工作者;
(4)文化志愿者。
13.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答: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公布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标准要高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
14.如何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答: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根据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明确城乡基层和贫困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集中实施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15.如何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答:(1)设有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2)将务工人员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务工人员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
16.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答:(1)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2)建立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
(3)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4)开展馆际合作,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17.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是什么?
答:(1)市、县两级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2)人均占有藏书0.8册以上;
(3)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8次以上;
(4)人均年增新书0.05册;
(5)人均到馆0.4次以上。
18.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哪些内容?
答:(1)免费开放设施场地,包括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室等;
(2)免费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包括文献资源检索、阅览、外借,上网与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参考咨询服务,阅读推广活动,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或流动服务,公益性讲座和展览;
(3)免费提供配套管理服务,包括办证、预约、续借及存包等;
(4)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
19.图书馆每年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多少次?
答:40次。
20.市、县两级图书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哪些?
答:(1)市、县两级图书馆配备1台以上流动服务车,或以社会化方式配备流动服务设施设备;
(2)市、县两级图书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实现无线wifi覆盖,建有数字信息平台;
(3)按照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4)打造有示范引领创新性工作项目或文化活动品牌。
21.文化馆建设标准是什么?
答:市、县两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22.文化馆(群艺馆)免费开放项目有哪些?
答:(1)阵地服务项目,即在文化馆(群艺馆)内开展服务的项目,如书画展览厅、多功能厅、音乐厅、艺术培训厅、辅导室、美术工作室、乒乓球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
(2)流动服务项目,即在文化馆(群艺馆)外开展服务的项目,如下基层辅导、广场文艺演出、基层文艺演出、流动美术展、流动摄影展、群众文艺精品推广、区域文化联动、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戏曲进校园、创作采风活动、“亲子园”民间剪纸艺术体验实践活动、形体和讲解技巧方面的知识宣讲等;
(3)数字化服务项目,即文化馆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项目,如文化惠民演出网络直播、网上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
23.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流动展览分别不低于多少次?
答:流动演出10场以上、流动展览8场以上。
24.市、县两级文化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哪些?
答:(1)市、县两级文化馆配备1台以上流动服务车,或以社会化方式配备流动服务设施设备;
(2)市、县两级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实现无线wifi覆盖,建有数字信息平台;
(3)按照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成县级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4)打造有示范引领创新性工作项目或文化活动品牌。
25.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是什么?
答:乡镇(街道)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达国家三级站标准。
26.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多少平米?
答:乡镇不低于300(3万人)、500(3—5万人)、800(5—10万人)平米、村(社区)不低于200平米。
27.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有人员多少名以上?
答:3名
28.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多少名公共财政补贴的文化工作人员?
答:1名。
29.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看几场电影?
答:每个行政村实现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其中院线上映不足两年的国产新片比例不低于1/3)。
30.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看几场戏剧或文艺演出?
答:每年看4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
31.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多少支?
答:2支。
32.农家书屋每年应更新图书多少种、报刊多少种、开展活动不少于多少次?
答:出版物补充更新图书60种、报刊10种、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33.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多少?
答: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70%。
34.县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多少?
答:县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80%。
35.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多少天?
答:15天
36.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多少天?
答:5天
37.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多少课时?
答:50课时。
38.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应该提供哪些数字文化服务?
答: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产品,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数字服务资源。
39.如何构建基层共建共享标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答: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40.市级公共图书馆需建设多少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多少TB?
答: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25TB。
41.县级公共图书馆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多少TB?
答:县级公共图书馆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3TB。
42.市级文化馆、博物馆各需建设多少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
答:市级文化馆建设2个、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
43.怎样发展文化志愿服务?
答:(1)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保障等机制;
(2)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
44.怎样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答:(1)对接文化消费城市试点工作方案,促进文化消费;
(2)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
(3)贯彻落实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45.怎样培育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
答:(1)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46.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机制?
答:(1)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2)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3)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
47.如何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答:(1)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并加大分值比重;
(2)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或奖励考核对象的重要依据;
(3)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
(4)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
48.如何保障经费?
答:(1)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测算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并纳入本级预算,按年度落实所需的资金;
(2)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本省领先水平;
(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49.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途径是什么?
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50.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周期是多少年?
答:2年。
51.黄冈市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格是在哪一年?
答:2018年。
52.说说你知道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那些?
答:(1)到图书馆里免费借阅图书、看报、查阅电子文献以及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讲座等;
(2)到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参加节目排练和看演出、书画展,还有免费的培训和辅导;
(3)在城区广场里看演出、参观普法展览;
(4)在村里(社区)每月都有免费电影观看,经常有文艺队到村里(社区)演出,有文艺晚会、篮球、台球、羽毛球比赛,还有广场舞等;
(5)到街道上的阅报栏看报纸;
(6)到科技馆免费参观,学习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