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我们在行动——罗田县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花絮
发布时间:Jun 5, 2019 | 作者:罗田县文旅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泛开展人民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由罗田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承办了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系列传承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遗产日氛围。
非遗进景区 促进文旅融合
5月29日下午,由罗田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和骆驼坳镇燕儿谷民俗文化村联合承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传承展示展览活动在位于骆驼坳镇燕儿谷景区的工匠学校进行。
非遗宣传展览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外还精选了罗田东腔、罗田畈腔、罗田民歌、万密斋传说等省市级重点非遗保护项目及罗田名人展进行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该县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深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现场悬挂的非遗宣传横幅,发放非遗宣传册资料及“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资料更是增添了浓厚的非遗日气氛。
活动现场,来自县三里畈镇小学及县理工中专的两千余名旅行研学的学生饶有兴趣地体验罗田民歌、黄梅戏、剪纸、木板画、竹编、陶艺制作等非遗项目,学生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现场气氛活跃。非遗展示活动坚持以传承人为重点,通过现场展示积极宣传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使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感知文化遗产的魅力,使他们领悟“工匠精神”内涵,养成高标准严要求的求学态度,从而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非遗进社区 文化永传承
6月5日上午,由罗田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县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非遗进社区”活动在县人民广场进行。“非遗进社区”以悬挂宣传横幅、展示宣传牌、发放宣传册及现场咨询等形式展示该县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呈现该县近年来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活动吸引广大市民驻足观看,让老百姓与非遗近距离接触,了解本土文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市民参与保护非遗的热情,以营造人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非遗进校园 巧手牵小手
6月5日下午,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促进非遗传承普及,推动罗田非遗传承发展,由罗田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县博物馆联合、县义水学校联合承办的“巧手牵小手,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县义水学校进行。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展示非遗宣传牌、发放《红色记忆》宣传册,使学生了解罗田非遗保护成果并加强非遗保护理念。非遗传承进课堂活动同时分班进行,有罗田民歌、黄梅戏、民间故事、剪纸等项目。活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场示范指导、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罗田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田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强化履职尽责工作职能,坚持非遗传承工作从娃娃抓起。同时,结合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为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6月1日,县文化馆与县团县委联合举办的罗田民歌训班第一期顺利开班,罗田民歌传承人李玉娟为来自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二十余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罗田民歌课程,让公共文化服务高效地覆盖到不同群体,积极当好“音乐教师”角色。
罗田县2019“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展示展览活动,围绕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展示展览、讲授、现场体验等方式,呈现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该县非遗保护实践和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积极倡导“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非遗进景区将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也是文化、旅游完美融合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