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十大名人(上)
发布时间:Jan 27, 2021 | 作者:罗田县非遗中心
罗 田 名 人 医圣——万密斋 万密斋(l499—l582),名全,罗田大河岸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时有“万密斋的方子,李时珍的药”之说。 万家祖传三代名医,至密斋各科医术更精,尤以儿科、妇科、内科杂病著称,在保健、预防医学方面亦有独特见解,提出的“养生四要”被后世称为中华养生第一人。其行医足迹遍及鄂东数县,远至豫、皖、赣及京城,治病不论富贵贫贱、怨亲好友都一视同仁,活人甚众,故他辞世后,用“御葬”形式安葬,同时乡民自愿筑祠于墓旁作为纪念。清康熙皇帝追封为“医圣”,民间称他为“神医”。 他著述的《伤寒摘锦》、《保命歌括》、《万氏妇科》、《育婴秘诀》等10种,108卷,反复刊行,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世所推崇。不少版本被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在亚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有深远的影响。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万密斋列为我国明清两代三十名著名医学家之一。 方志学家——王葆心 王葆心(l867—l944),字季芗,号晦堂。大河岸古楼冲人。著名国学大师、地方志专家。 王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入黄州经心书院读书,府考以经学第一名录取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乡试中第三名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举贡考试列第一名。先后任北京图书馆编篡、学部主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等职。 王葆心治学谨严,主张义理、考订、词章三者并重。其著作涉及经学、方志学、地理学、史学、文学、编纂学、教育学、生命科学等方面。日本侵华期间,为抢救湖北通志所需材料,不顾个人安危,在枪林弹语中携带手抄稿。晚年于方志一门致力尤勤,遗著达180余种。已刊行《方志学发微》、《历朝经学变迁史》、《中国教育史》、《古文辞通义》等20余种。 民国三十三年,因病逝世,享年77岁。董必武亲笔题“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以表墓门。湖北省文史研究馆为其撰文立碑纪念。 抗清英雄——王鼎 王鼎(?—1650),字定安,大河岸曹家冲人。明天启七年(1627)考取举人,初任大冶教谕及河南洧川知县,后任河南按察司佥事及监军道等职。因其廉洁奉公,身边只有一筐衣物,故有“王一筐”之称。 清军南下后,蕲黄一带宋季以来依山建筑的四十八处寨城,遂转化为抗清复明斗争的营垒。恰逢王鼎退隐还乡,因他刚强正直、文武双全,被四十八寨寨主,推为总盟主。后发展到江淮七十二寨总盟主。同时王鼎还与汝汉、德安489个山寨互通信息,以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为总寨,扎下抗清大营。 王鼎带领众义军与清军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英勇奋斗,并获得多次胜利,被明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清顺治七年三月,王鼎率军转战潜山、太湖间,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王鼎拒不投降,最后壮烈牺牲于南京。《续明史纪事本末》和《清史纪事本末》,都把王鼎的死写成同文天祥、史可法一样的壮烈。 政治家——王韶 王韶(l029—l081),字子纯,今大河岸镇人,进士出身。北宋政治家、军事家。 王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初任新安县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宋熙宁元年(1068),因西夏屡犯边疆,王进京上《平戌策》三篇,提出“西夏可取”的主张,得到宋神宗重用。接着王又建议在渭源等地设置商业贸易和治理万亩荒田,受到王安石赞许,被提升为著作郎。后改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同时,朝廷为收复河洮等地,创建了一支“通远军”,派王韶去管理军事,因战绩辉煌,遂升为谏议大夫。熙宁七年回京,封为资政殿学士,赐崇仁坊住宅一栋。 然而王韶回京后,西夏强盛起来,并夺回了河洮等地,王转而攻取定羌城,切断西夏通道,并获胜。朝廷又提升王为礼部侍郎、枢密副使,与王安石并列为皇帝的左臣右相。不久,朝廷要改变西夏的行政区划,王持不同意见,被降职为洪州知州。几年后因病去世,朝廷追封为紫光禄大夫,下旨厚葬。 革命先驱——肖方 肖方(l907—l931),原名肖大春,胜利镇肖家冲人。民国十年(1921)毕业于平湖高等小学,随后到黄州、武汉等地求学,继而入黄埔军校学习。 民国十五年(1926)八月,由李梯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中共罗田支部组织委员及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支部书记。民国十六年(1927),代行县长职务。后加入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十二月“广州起义”。民国十八年(1929)五月立夏节,与李梯云、徐思庶等一道,组织商南武装起义,任起义副总指挥。起义成功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ll军第32师,肖任该师97团团长。之后历任红一军三师副师长、师长、中央教导二师师长、红四军12师副师长兼34团团长等职。 民国二十年(1931)10月,因反对张国涛冒险主义计划,被张借口“肃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 中国革命史编写委员会出版的《中国百名革命先驱》,肖方名列其中。
微信制作:罗田县文化馆 联系电话:0713-5059572 文 字:罗田县文化馆非遗中心 图 片:罗田县文化馆非遗中心 编 辑:雷 声 陈洪武 审 核:梁慧敏 饶俊华
- 上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范围
- 下一篇: 图书馆冬日送温暖 文化宫书香飘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