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源之刺痈疽发背法
发布时间:Sep 18, 2021 | 作者:
火针技法篇: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针灸(蕲春火针疗法)
系列之四——刺痈疽发背法
(1)针刺技法出处:“痈疽发背有脓无头者,针令脓溃,勿按孔穴。”(《本草纲目·卷六·火针》 )
(2)适应证:痈疽发背脓成无头诸证。
(图示:痈疽发背征)
(3)痈疽发背的病因病机: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伤及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常辩证分为:火毒凝结,热胜肉腐及气血两虚三型。
发是指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蜂窝织炎。其特点是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天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因其所发部位各异,而有不同病名 ,发于手背部的称为手发背;发于足背部的称为足发背等。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湿火内生;或局部外伤染毒导致湿热结聚,气血壅滞,热胜肉腐所致。
(4)治疗机理:去腐排脓、收肌敛疮是火针在民间应用治疗痈疽发背的主要功效,操作简单易行,排脓彻底,疮口易于愈合。因为火针针具较粗,加之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热毒败血等有形之邪可从针孔直排体外,即所谓“开门驱邪”之意。火针治疗火邪毒邪有奇效,中医认为“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这即是古人的“以热引热”的治病祛疾理论。
(5)操作方法:
①根据病情选定针刺腧穴或部位,并用记号笔标记。
②用碘伏对所标记的腧穴或部位作皮肤消毒。
③依据病情选用合适的已消毒的备用针具。
④烧针:常用烧针法有两种:
麻油烧针法:该法是古人常用烧针法,据《本草纲目》记载:“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酒精烧针法:该法为现代临床常用烧针法,是将针具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上将针体及针尖部烧至通赤。
⑤押手固定好将刺入腧穴或病变部位,刺手将烧好的粗针快速刺入所选部位,一般痈
疽发背中心部刺1—2针,周围部刺2—3针即可,勿按针孔,令脓毒败血外泄。
⑥脓毒败血出尽后,外涂收敛生肌解毒中药膏剂,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 上一篇: 非遗资源之熨烙除翳法
- 下一篇: “灵秀湖北 四季村晚” 蕲州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秋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