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细 怪 故 事
发布时间:Sep 22, 2021 | 作者:
清末机智人物陈璞(1812-1874),字仰瞻,自号痴仙,因其父诙谐幽默被称为“大怪”,人皆称他为“细怪”。细怪家贫,喜读书,善诙谐讽世,常抑强扶弱。因文风犀利,故在清政府开科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却深得民众喜爱。太平军攻克蕲州后开科取士,他省试第一,授职某师帅约士(即文书类官职)。后太平军失败,潜回家乡蕲州,开设“犁耙馆”以教穷苦百姓家的学童,聊以度日。他撰写的《犁耙馆赋》《禁大烟赋》《讨韦昌辉檄》等作品在鄂皖赣边的穷苦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
陈细怪的机智故事流传于鄂皖赣三省的20余个县市,如蕲春、浠水、英山、罗田、黄梅、武穴、黄冈、黄石、鄂州、阳新、大治、瑞昌、九江、宿松、太湖以及武昌东西湖、新洲区等地区,目前已搜集和掌握的陈细怪故事有300余则,《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均收录了阵细怪的有关词条和故事。陈细怪不仅是真有其人(并非虚构人物)的机智人物,是知识分子型机智人物,更在全国是唯一参加了农民起义的革命者型的机智人物。
故事1
陈细怪买年货
要过年了,陈细怪和他父亲大怪一起上株林街买年货。他家里穷,没钱买肉,就买了副猪下水,用一根草绳提着;没钱买鱼,就买了一些虾子,找不到东西装,大怪就脱下袜子装在袜筒里;没钱买豆腐,就买了一些豆渣,细怪取下帽子将它装在帽子里。买了下水、虾、豆渣,也可以办几碗过年菜了,父子俩才高高兴兴地往回走。
走在山路上,大怪有些吃力,就说:
“上山五里当十里”
细怪提着猪下水,说:
“下水两斤折一斤”
大怪又把装虾的袜子晃了晃,满意地说:
“按结两袜脚”
细怪把装豆渣的帽子托了托,说:
“拍满一帽头”
大怪看买的东西花钱并不多,又说:
“细细弄弄过年”
细怪却有些不在乎地说:
“大大方方欠债”
大怪和细怪,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都是用对联代说话的哩。
下水,猪大肠的俗称,当时通常常两斤下水折一斤猪肉。
袜脚,即袜筒;帽并头,又叫帽碗,帽顶。这副对联意思是:虾子用手按压装了结结实实的两袜筒;豆渣也用手拍结实装了满满一帽碗。
故事2
陈细怪的家乡要唱戏了,几个绅士要陈细怪写几副戏台对联。陈细怪提笔写道:
有典谟,有训诰,尔小生仔细观来,勿谓戏无益;
曰喜怒,曰哀惧,彼女子百般做出,总要人称奇。
其中一介绅士说:“看不出你细怪,还有点怪才哩!来来来,再写一副戏联!”陈细怪想了想,又写道:
彼美人兮,男则男,女则女,即使顾头难顾脚;
我丈夫也,说是说,笑是笑,虽然风嘴不风身。
那绅士一看,见陈细怪一方面表白自己是“风嘴不风身”,一方面挖苦了绅士家男女乱伦,“顾头难顾脚”的丑事,心中可怄气啦!过了半天,绅士才说:“今天戏台开张,你再为开张一台戏写上一副戏联。陈细怪拿起笔来,很快又写好了:
走到戏台前,《刘二姐玩会》;
恐怕家庭里,《喻四哥拜年》。
绅士一看,这上联说的是眼前,《刘二姐玩会》,演的是刘二姐如何风流韵事;这下联是暗指他家的,《喻四哥拜年》竟“拜”得张二女神魂颠倒!他家娘子不也是有一个“喻四哥”么?绅士想到这儿,也无心看戏,转身打转就回家去了。
故事3
有个叫郭静的道士,他靠一尊“老子”泥塑,骗了人们不少钱财。他死了后庙内念经的、烧纸的,好不热闹。陈细怪见郭静死了还能骗来这么多人的信奉,便提笔写了一副挽联: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足朝天莫怪天尊。
陈细怪写好之后,看了几遍,觉得心里话还没完全写出来,便又补写了一副挽联: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道士;
纸钱能赎命,分明天尊是赃官。
- 上一篇: 肖春姣
- 下一篇: 探秘//国家级非遗:“蕲春艾灸疗法”系列之⑧—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