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山游记
三角山位于大别山的南麓、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县东部,以雄奇、幽秀驰名遐尔,因其三柱奇峰状如兽角直插云天而得名,古有黄州府笔架山之称。三角山方圆64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风景优美、林木葱笼、环境清新、气候宜人,是人们理想的浏览观光、避暑休闲胜地。2015年7月6日笔者随卫计局老干部开展活动,再次走进三角山、亲近三角山、感受三角山。
今人夏老咏三角山诗曰:笔架飞瀑涌云涛,刘邓挥麾武略谋。人生难得三级跳,一山更比一山高。从三角山庄登山,进正升门之后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棋盘石。棋盘石是三角山著名的象形石之一,传说这是文曲星、武曲星当年对弈时留下的,巨石顶部平坦,其中一块石盘上面楚河汉界清析可见。不由人联想到刘邦、项羽等历代兵家逐鹿中原的情景。离开棋牌石拾级而上,首先入目的是红二十八军游击根据地纪念碑。大革命时期三角山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率部在鄂豫皖边区开展革命斗争,以三角山为游击根据地,多次巧妙地袭击敌人。红二十八军在三角山建有医院和指挥所,安置和医治伤员。主力转移后,一批伤病员在三角山治疗休养,在当地群众和党组织的掩护和配合下,开展游击战争达四年之久,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可歌可敬的英雄故事。在三角山革命遗址众多,最著名的有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刘邓大军指挥所。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高敬亭、张体学等先后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离开纪念碑沿山腰向东行就到了革命洞。革命洞曾是刘邓大军的指挥所。1942年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与张体学率领四十一团、四十二团会师三角山,曾以此洞作为办公场所,并在碧仙洞、老龙洞等处设立医院,完成战时救护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此处设立了刘邓大军指挥所,部署了著名的高山铺战斗,消灭敌军一个师的力量,为扭转中原局势起了关键作用。从革命洞再上百多米的石阶,即可到达屏风寨东门,这也是刘伯承元帅留影处。1947年10月21日刘伯承挥师南下,在三角山部署高山铺战斗时登屏风寨观察地形并留影纪念。此留影照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代谢神童诗曰:
一尖一尖复一尖, 白云深处老龙眠。
晓来雨过森如戟, 插破东南半壁天。
三角山的自然景观奇特,境内层峦迭嶂,高峻险要,奇松异洞,怪石嶙峋,泉水叮当,瀑布潺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满足游人观景休闲,建有观光索道、欢乐滑道、丛林穿越及溜索、滑草、漂流等设施。索道上站设在望江峰,下站设在棋盘石处,线路全长900米、高差300米,若能坐索道上下往返一趟进行观光,则三角山动态山景、静态名胜一览无余。
摘星峰,是三角山的至高点,海跋1055米,也是浠水最高峰。登临眺望、极目千里、风光无限。四顾山川如画、田园如锦,顿感飞云袭顶、寒气临身,颇有“倚石可靡天”之感慨。山招遐迩客,石记古今情。摘星峰顶的一片片巨石丛,是著名的“摩岩石刻”——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相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登临三角山绝顶后,顿感神气清爽,当即挥毫写下了“呼吸通天”、“三峰冲云”、“四海居襟”、“仰观俯察”等字,并留下了“六一登高”的题款。
在三角山上其他赋有文化趣闻的景点还有文思泉、望书亭、读书台、飞来石、姑嫂盆、等等。鄂东旅游胜地三角山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和景点,欢迎大家前去“发现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