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鼓书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Jun 13, 2025 | 作者:浠水县文化馆
浠水鼓书的前世今生
一、 浠水鼓书界的三个奇人
第一个奇人是浠水鼓书始祖陈明春。陈明春出生于1902年,1915年从师学艺说鼓书。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明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鼓书艺术,五年时间就成为浠水,英山,蕲春三县知名说书艺人。1921年经帮会提名为汉流,当时的汉流是民间艺人中的上等人,在社会各阶层都有相当多的人脉。据本人嫡亲长孙回忆说,当时在浠水,英山,蕲春三县,只要提到陈明春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热情欢迎,宾客相待。当时入了汉流的人,都称呼为大爷,沿江一带任何码头坐船不要钱,无论到哪里说书没人找麻烦。不是汉流身份的,只能在自己的地盘活动,如果在外地说书,就有人找麻烦,但只要说是陈明春的后学,那就平安无事。
第二位奇人是魏子良。魏子良原本是个剃头匠,50年代初,他加入了地方农民宣传队为党和政府作宣传。“一套鼓板两条腿,两个肩膀抬张嘴,哪里需要哪里去,现编现唱随着你。”这段流传民间的顺口溜足以说证明他是早期的浠水鼓书人。社会上多数人士只知道魏子良是浠水四大农民作家之一,却不知道他原本是浠水鼓书艺人。20世纪50年代初,魏子良参加了全国先进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79年我还见过他北京开会时的合影照片。在此之前,他担任浠水艺人协会主席。1981年,因年老体弱搬回老家清泉镇白石村居住,此后很少再见面,那张极具纪念意义的照片他也带走了,只有他的弟子周智经常看见。
第三位奇人是徐又俊。徐又俊毕业于安徽大学政治经济系,一个学经济的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搞经济工作,却进入了文化界,爱上了鼓书。建国后,他先后任浠水县文工团团长,浠水县楚剧团团长,后来又与浠水鼓书结下不解之缘。1979年4月18号,我第一次认识他,他总是带领鼓书艺人一块学习,共同研究鼓书艺术,把探讨研究的成果汇编《黄孝鼓书艺术研究》一书。是他把我们鼓书艺人带进了文化馆开辟了鼓书场,是他带领大家努力学习提高鼓书艺术,正是因为在他的精心培养之下,才有一批批浠水鼓书精英走上市级、省级赛场,才有80年代浠水鼓书一段辉煌历史!
二、浠水鼓书界的三个典范
第一个是李亚彬。李亚彬是我1979年来浠水县文化馆结识的第一个鼓书人,我认识他时,他就是文化馆曲艺股任命的浠水民间艺人协会主席,他工作积极,待人热情,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不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都能现场编说出脱口秀逗乐于人,速编鼓书词也是他的拿手好戏。1981年他编写的《智夺电台》在省级百花书会上荣获创作二等奖。
第二个是陈加清。陈加清是浠水民间艺人协会副主席,他说唱鼓书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故事情节阐述清楚明白,剧中人物的喜怒哀愁刻画栩栩如生,1981年参加了湖北省百花书会演出,荣获二等奖。
第三个是余克军。余克军为人诚实,学习认真,说书声音洪亮,唱腔独特,鼓板独具特色,他勤于钻研业务,1979年加入协会,时任协会财务工作,协会常委委员,同年荣获黄地区优秀艺人,1980年在湖北省曲艺会演上荣获优秀奖。
1979年——1984年期间,在三个典范的带动和影响下,浠水鼓书艺人发展到400余人,乡村处处有鼓声,县城鼓书场每天听众几百人(每天三场)。全县乡村鼓书听众每天约计三万余人,鼓书艺人和听书观众当时占黄冈地区百分之四十以上。在此期间,浠水鼓书艺人协会还组织鼓书队,程一刚(程刚)任鼓书队长,带领周世晔、桂保元、奚保华、周亚元等人,赴文化娱乐活动饥渴的偏远
地区(山区)进行演出活动,大量宣传党的政策和法规。如:“农村责任制”、“计划生育”、“人口普查”、“乡规民约”、“五讲四美三热爱”、“好人好事”,“劝人莫赌博”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浠水鼓书的三个执着人
浠水鼓书的三个执着人分别是李亚彬、余克军和桂保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鼓书声渐行渐远,为了守住根脉,传承发展浠水鼓书艺术,1985年,鼓书艺人李亚彬、余克军、桂保元邀约社会人士占友元合伙,在夹河桥头征用300平方米的河滩,建起了160平方米的两层钢筋混凝土房子,创办“湧月楼群众文化服务公司,”聚餐饮、商店,鼓书场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当时他们个人都没有钱,也没财产,建房资金是凭李亚彬、占友元与信用社主任私人关系借的贷款,用地是余克军凭私人关系征得的,但好景不长,同年年底,银行整顿,人情代款一律清收,不到一年的《湧月楼》鼓书
地,眼睁睁地被银行抵贷收走,三个人无奈之下,只有泪水满面,不欢而散。
四、浠水鼓书的三个书迷;
三个浠水鼓书迷分别是胡家文,周发家、徐婆婆。自从县文化馆开设鼓书场以来,他们三人几乎天天都来鼓书场听书。1986年1月,他们三人得知湧月楼鼓书基地被银行没收走了后,还主动帮助余克军个人重建一个小鼓书场,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得到了胡家文老人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余克军再次背债另建起了70平方米的房子,用于开办早餐点和鼓书场。县文化馆徐又俊老师帮助取名叫“胜春楼。”胜春楼落成后,先后由余克军、桂保元、陈加清、周金枝、王加云、杜浩等十多位鼓书艺人轮流说书。1997年全县文艺界艺人在“胜春楼”鼓书场召开“喜迎香港回归文艺联欢会。”
1999——2000年浠水电视台开设“浠水鼓书场”栏目,邀请鼓书艺人余克军在电视台讲演鼓书《粉妆楼》、《大八义》等书目,每天一刻钟播两次。同时,县城内的夹河桥头,永春公园、丫叉街三个鼓书场也都是场场爆满。
2004年,位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千年古镇——湖北省黄梅县孔垅镇里的三个茶馆内长年有鼓书艺人说书,来来往往的鼓书艺人不计其数,都满足不了听众需求,后来蕲春鼓书艺人向茶馆老板推荐说,浠水是鼓书大县,说书艺人多,茶馆老板立即专程来浠水邀请浠水鼓书艺人桂保元、陈加清、周金枝、奚宝华、李亚彬、余克军、杜浩等人长驻黄梅孔垅镇茶馆说书,时间先后达15年(1991—2004)之久,深受黄梅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余克军、奚保华各获得观众赠送的锦旗一面。
2004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音响产品的更新换代,浠水鼓书有了更多更好的传播途径。浠水鼓书艺人王火明将浠水鼓书搬进了互联网,社会鼓书爱好人士将浠水鼓书录音制卡,浠水一些外出务工者带在身边,随时播放,使浠水鼓书唱遍全国各地,上传到网上的浠水鼓书视频,其点击率达几十万次以上。
五、三个重开浠水鼓书场的人
2008年,陈加清、余克军、王加云三人再次在县文化馆开设鼓书场,敲响了鼓板。但听众甚少,难以为继,在微薄的收入下仅坚持了6个月。艺人们被迫改行,另谋生计,陈加清头摆滩算命,余克军经营小生意,王加云外出深圳打工。
2009—2014年,浠水鼓书基本是销声匿迹。
2015年的一天,鼓书艺人余克军,在家经营小生意的时候,浠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徐水秋、浠水电视台三位记者,找他采访浠水鼓书的情况,第二天还一同去河东街村向河东街老人说了一段书 ,两天后,浠水电视台“浠河行”栏目以《渐行渐远的鼓声》为题作了专题报道。余克军看到自己眼红声哑向记者讲述浠水鼓书由兴旺走向衰落的历程后,感受很深,启发很大。他想,浠水电视台,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都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说明政府还在支持我们,上百年的浠水鼓书还没有被忘记。当晚,前任协会主席李亚彬来电问其事由,并约好第二天见面共商浠水鼓书发展大计。
第二天有前任协会主席李亚彬,宣传委员程一刚先后来到余克军家,三人共同分享电视台《渐行渐远的鼓声》的报道,并议定先恢复鼓书协会,再集体申遗。晚上由余克军起草“致县长的一封信”,写给县长的信,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浠水鼓书又获得生机,鼓书艺人重上台再续新篇。
六、恢复浠水鼓书协会的三个发起人
恢复鼓书协会的三个发起人分别是余克军、李亚彬、程一刚。在他们三人积极推动,鼓书艺人的响应下,浠水鼓书艺术协会筹备委员会,于2016年 4月8号正式成立,筹备委员会选出会长
余克军、副会长李亚彬、秘书长程一刚(程刚)、组织委员侯百能、宣传委员李国平、财务委员奚保华、秘书王火明。通过筹备委员会一年的努力,2017年4月10日,“浠水鼓书艺术协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协会新领导班子。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浠水鼓书艺术获得了相关政策支持,对传承我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全县鼓书艺人有了自己的家。
七、资助鼓书协会筹建的三个功臣
浠水鼓书协会的筹建,得到了广大鼓书艺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三个大功臣(以捐款金额为序)是:第一个是汪金胜。汪金胜在深圳创业,个人捐款和组织捐款共计三万一千余元。第二个是周智。周智在湖南怀化打工,他和妻子共捐款一万余元。第三个是丰如华。丰如华在深圳卖艺,个人捐款六千余元。他们三人的无私奉献,慷慨解囊,为协会的筹建工作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为协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撑。
八、鼓书协会做了三件大事
(一)找回了浠水鼓书渊源、即将失去的优秀传统鼓书段子以及失散多年的浠水鼓书艺人,走访调查了一百多年前浠水鼓书的创始人饶兴隆(艺名饶坤)和陈明春的真实情况,汇编《浠水鼓书》一书。
(二)2017年4月10日,“浠水鼓书艺术协会”正式成立,并组建了四个义演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下乡义演过程中,协会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副会长李亚彬和秘书王兰负责宣传报道,副会长侯百能负责拍照,副会长谢金春负责节目安排,副秘书长王火明负责制作键接上传,会长余克军负责摄像,一年演出两百多场(次)。
(三)改革创新鼓书表演形式,由传统的一人一鼓上台表演,为多人多鼓上台表演。组建了社会公益群,每天安排鼓书艺人在群里说三十分钟的鼓书,创作了《说英雄唱英雄》、《洪水无情人有情》《精准扶贫》、《钱铣智救学妹》、《五赞浠水鼓书人》和鼓书小品《鼓书一家人》等节目。
九、鼓书协会留下三大遗憾,
遗憾之一:鼓书界的一代宗师陈加清老艺人,中疯瘫痪,行走不便,艺高无能展示。
遗憾之二:协会秘书长程一刚,多才多艺,因身痪重病而不能为协会工作。
遗憾之三:一代鼓书名师王加云未加入鼓书协会组织。筹备协会期间,余克军亲自找到巴河七里铺村,寻了一天才找到王加云塆里,方知王加云东莞打工,余克军向他本人通话邀请加入协会,他委娩回绝,后来余克军的弟子丰如华两次电话邀请,王加云明表放弃入会。
十、协会工作三个计划
一、在继续传承浠水鼓书,保留传统鼓书表演形式的前提下,力求改革创新,适应社会需求,把浠水打造成鼓书之乡。
二、努力提高鼓书艺术水平,扩大鼓书社会影响,坚持长期下乡义演,实现浠水鼓书双申目标。
三 、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不断发展壮大浠水鼓书协会,服务社会。成立鼓书,曲艺专业队,开拓鼓书市场,实现传
承和创收双赢。
余克军
二o一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