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申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专题片-楚陶薪火数管窑

发布时间:Aug 31, 2021 | 作者:


楚陶薪火数管窑

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窑。其熊熊窑火,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燃烧至今,已逾600余年。它依山坡而建,拾级而上,恰似龙脊,故称龙窑。

无窑不成镇。地处蕲春县西南部,濒临长江,与黄石市隔江相望的管窑镇,元丰山、赤西湖、千年古柿成与万亩蕲艾相映成趣,鼎盛时,赤西湖畔曾有上百家制陶作坊,上万人制陶。

历史为经,文化为纬,皆是佐证:1962年,当地制陶艺人何纯元出席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会,获“全国优秀民间艺人”称号。1985年5月,全国首届陶艺家会议在蕲春管窑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召开。1987年,管窑镇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陶器之乡”。甚至,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出访,管窑陶品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宾。

这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厚重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更是一段沉寂时光的无奈喟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管窑还在沿袭以做坛坛罐罐为主业时,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向工艺陶和高端日用陶转变。

炉火日渐黯淡……涅槃的信仰伴随着赤西湖畔星星点点的窑火闪烁,从来不曾逝去。2007年,管窑镇手工制陶技艺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炉火可以烧得更旺,产业重拾,管窑需要再出发。

从2011年起,管窑镇借外出人员每年春节回乡探亲契机,组织手工匠人交流、恳谈,共商振兴大计。在何良法、李端林、王亨发、龚太平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倡议下,回乡,成为手工匠人们的共同选择。

合力,新管窑在涅槃中复兴。2016年以来,管窑按4A级景区标准规划的陶艺古镇详规历经数稿出炉,路、网、电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岚头矶工艺陶器厂、李家窑、芦家窑、管家窑等老旧厂区加快修复升级,依托自然资源厚重文化积淀,带动户外游、自驾游、研学游等业态,在烧龙窑、品陶品、住民宿、尝农家乐的仪式感中重拾文化信心。

创新,在竞进有为中拓展天地。工艺陶和高端日用陶需要细陶土做原料,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艺人们大胆探索,对来自赤西湖底的黄泥、白泥科学配对,釉水取意唐宋手法,再用草木灰和土配制而成,创新推出的管窑工艺礼品陶、现代园林陶和精致日用陶三大系列陶器产品天然环保,浑然一体

融通,管窑陶艺阔步市场扮靓形象。先后与湖北美院、华中师大、湖北大学、黄冈师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建中小幼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吸引专家教授、艺术大咖前来设立个人工作室,与大学艺术研究课题组开展校地合作。目前,全省范围内仅有管窑具备规模化生产,是楚陶文化的唯一传承发展之地。

品牌,在聚众力以成大事中得以重铸——

2014年,管窑镇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15年,管窑陶艺实习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称号。

2016年,管窑镇成功举办首届栀香楚陶文化旅游节。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管窑陶器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举办第二届栀香楚陶文化旅游节。

2018年,举办第二届中国视觉艺术双年展、2018首届中国·管窑国际陶艺邀请展、国际青年装置艺术展及第三届栀香楚陶文化旅游节。

2019年,省科协授予管窑陶艺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丹麦商会代表团成功举办管窑陶艺小镇发展研讨会;蕲春之眼·2019中国管窑国际艺术邀请展、庆祝建国70周年黄冈市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首届龙窑柴烧节及第四届栀香楚陶文化旅游节揭幕。

2020年,携手黄冈市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签订江柳摇村合作项目,管窑陶艺正式入驻黄州。至此,管窑“复兴之辉”步履铿锵声名鹊起。

俱往矣,“十三五”期间,管窑镇坐拥蕲春河西新区和临港经济区两大板块叠加优势,蕲春港物流码头、棋盘洲长江大桥、蕲太高速、沿江一级公路、滨河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联袂落子,赋能管窑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新格局。

数今朝,开局“十四五”,乡村振兴时代阔步走来,管窑陶艺产业规划、新工艺研发、陶艺生产行业标准发布稳步推进;11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2名市级非遗传承人荣光在肩;文旅融合、农旅结合,搅动管窑陶艺小镇发展热潮。

管窑,众人添柴炉火正劲,龙窑挺立弦歌云霄。

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